首页>> 移除栏目>> 政协提案>> 2018年提案
关于多措并举,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发展的提案
来源:河源政协     发布时间:2019-01-14 11:32

1 、提案第 20180075

标题: 关于多措并举,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发展的提案

提出人: 民建河源市总支部

办理类型: 主办协办

承办单位: 市住建局,农业局,人社局,扶贫办,文广新局

内容: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无疑是给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的有力支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将有效补齐我市农村发展短板,推动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由于我市乡村地区存在贫困山区经济基础差,贫困人口多,乡村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落后,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牢,人才缺乏,创新创业动力不强等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和瓶颈。

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美丽乡村”

去年以来,河源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的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创文”工作相结合,加大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多项有效举措,大大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但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要避免为了追求建设和短期效益而出现“千村一面”“千村一品”的现象。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传统文化就存在于乡村的形态、建筑、生产与生活之中。在乡村建设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尊重民俗,不能单纯地让钢筋水泥代替土砖土瓦,大拆大建,更不能盲目地让现代设计手法取代原有结构空间和村落形态。要科学规划,彰显乡村人文特点,保留好各村特有的人文底蕴,保护好各村宜居的自然生态,让乡村在发展的同时仍然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地方,让乡村成为既是我们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也是我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二、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和农业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市要用足用好用活土地政策,积极把握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大力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互联网+农业+旅游的理念,着力打造一批绿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区,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

三、加强人才引入与培养,注入乡村发展新动能

未来二三十年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因为互联网,农民会成为新农民。随着“三农”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必将吸引更多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发展。因此,我市要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完善农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机制,出台相应的创业奖励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农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发展,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做新型农民、创业农民、产业农民。同时,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培育一批有党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员干部,尤其应当引领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干部带头,万事不愁”,让他们组成农业专业队伍,带动农民创业,带领农民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四、结合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很大,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存在不少短板。我认为:要形成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水利、公路、水运、信息、物流、产品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等环境的专项整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理论武装,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要践行新思想新理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更加注重促进农民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与提升。要积极对国家政策进行宣传,让农民对概念性的政策有具体化的认识。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文化阵地,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村结对帮扶的同时,不断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渠道,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育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带领广大农民自觉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