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政议政>> 专题调研
关于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河源政协     发布时间:2010-10-10 03:40

关于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河源市委员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促进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市政协常委会于今年8月份组织调研团,就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团分六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区,通过听取县区政府情况通报、召开部门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市政协常委会议进行了审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基本情况

1995年以来,特别是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我市旅游业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政府指导,注重规划先行,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招商选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发展。1995年以来,全市入境游客和旅游总收入的年均增长都在15%以上,其中2009年入市游客840.44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5.84亿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16.2%15.5%,旅游以及相关产业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至今年6月止,已建成的对外开放的旅游区(点)30个,其中4A级旅游区3个,3A1个,2A2个;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有2万多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近10万人,带动了全市上百个新品种、新包装的土特产品上市,繁荣了旅游购物市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了四大旅游品牌。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广东省园林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港澳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人居、旅游和创业城市"。"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初步形成了以万绿湖、桂山、九连山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度假游;以苏家围、南园古村为代表的客家古邑乡村风情游;以龙川佗城、市恐龙博物馆为代表的史迹文化游;以龙源温泉、御临门、热龙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度假游等四大品牌。特别是温泉游已成为近年来我市旅游的一个新亮点,近年来已开发了源城龙源温泉、和平热龙温泉、和平天上人间温泉、紫金御临门温泉、龙川合溪温泉等温泉度假村,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东源东江源温泉度假村和黄田温泉度假村以及和平县的颐和大温泉等

二是景区改造升级和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我市以迎接世客会为契机,积极推动景区升级改造工作。2009年以来,紫金御临门温泉、和平热龙温泉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新丰江大坝旅游区、九连山森林度假村正在创4A,万绿湖风景区在向5A目标迈进。万绿湖风景区投入5000多万元改造停车场、旅游码头;东源县筹集3500万元对新港客家风情街进行"穿衣戴帽"的改造;龙川县按4A级景区标准对赵佗故城旅游区进行大规模、全方位修缮复原建设已全面铺开。桂山、野趣沟、苏家围、越王山等景区也开始了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和平林寨古村落正在开发建设中。此外,近年来我市还建设了万绿谷、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等生态度假景区。

三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先后开通了惠河、粤赣、河梅高速公路,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穿越河源的广河、汕湛、广赣、汕昆、粤湘等五条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或即将建设,惠州至河源城际轻轨列入规划。为迎接世客会的召开,市区万绿湖大道、西环路一期、滨江大道、东江西路、河源迎客大道等一批城市主干道正在抓紧新建、改造和扩建中。经过创优以来多年的努力,我市已建成商业步行街、美食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和一批高档次酒店。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加快了一批五星级酒店的建设。继翔丰、万豪等一批高档酒店建成后,万绿湖东方假日酒店、龙城国际酒店即将落成,希尔顿酒店已经动工兴建。再过2-3年,河源将有5家五星级酒店,这必将大大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

二、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照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们认为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资源开发随意性较大,整合困难。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的景区一直没有编制规划,产品存在很多雷同。如苏家围景区和南园古村景区,两个景区主题相似,发展空间狭小,导致恶性竞争。部分景点经营比较粗放,缺乏吸引力,旅游特色不明显;有的景区、景点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要重新引进大的投资集团或企业来投资,又难于整合现有的景点。据反映,连平县生态旅游资源90%掌握在农民手中,想整合资源、提升景区档次困难重重。

(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偏低,结构较单一。部分景点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别是老景点,多年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品牌策划,文化含量不足;有的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文化内涵和参与性,表现在:以观光型旅游项目为主,缺乏度假型、参与型、娱乐型、文化型、享受型项目。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色旅游较少。客家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恐龙文化文章做得还不够足。如龙川赵佗古城的文化旅游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现在只是一些低层次的利用,文物古迹现存的面积越来越少,一些文物古迹旁边的历史风貌被破坏,文物古迹被掩盖在现代建筑之中,严重影响文物景观;和平县王阳明文化的挖掘和宣传也不够,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连平县对颜氏文化的挖掘宣传仅限于廉政方面等。

(三)旅游市场监管不够到位,服务质量不高。

一是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景区、景点的部门多达20多家,却缺乏真正有力度的监督机构,部门协调不畅,有推诿扯皮现象。如镜花缘景区意向开发水上项目,却没有一个主管部门同意申报,都认为不是本单位职能,导致该项目迟迟不能动工。又如紫金御临门温泉度假村法定采矿区内村民非法开采温泉水经营的行为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制止等;二是景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景区从业人员有"宰客"现象;三是旅行社管理不规范。据了解,我市许多旅行社的内设部门都对外进行了承包,有的承包人甚至没有固定的导游队伍,接到团后临时聘请导游和车辆,团队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四是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我市还没有一个持国家高级以上导游资格证书的导游员,中级导游也只有7名,仅占全市导游员总数的7.7‰,部分导游对河源人文历史和城市建设了解不多,游客一问三不知,不能很好地宣传和推介河源的旅游环境。

(四)投入不足,景区档次普遍较低。一是市县区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投入不足。城市的休闲度假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如还没有酒吧街、高尔夫球场等高档旅游度假设施等等;二是多数景区档次较低,缺乏精品,有些甚至粗制滥造。由于我市很多景区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小型外资或民营企业投资的,准入门槛低,企业的实力普遍不够强,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有部分旅游景点企业,如东源桂山和紫金越王山,虽然旅游资源非常优越,但企业缺乏资金对景点进行升级改造,造成旅游资源被占用和浪费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就进一步推进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思路。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伴随着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由于内外条件的改变,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虽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比较重视旅游,但一些县区还没有真正把旅游业放到作为支柱产业的高度来抓。建议各级党政要在思想上真正把旅游业放到我市支柱产业的高度来认识,工作上将旅游业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同时,进一步明确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路。要把统筹发展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把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把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既要注重激发旅游需求,又要注重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既要注重城市旅游业的提档升级,又要注重开发乡村旅游和小城镇旅游;既要注重挖掘客家古邑特色,又要注重开拓休闲领域;既要注重发挥旅游部门的职能作用,又要注重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市的实际,形成新的政策突破,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拓展新的工作空间,提升新的发展水平。

(二)科学规划建设,整合旅游资源。

我市现在的旅游产业规划是2005-2006年制订的,已满足不了目前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的发展定位和把河源打造成广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岭南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及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认真做好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尽快重新修编和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编制特色专项旅游规划和重点旅游区域规划,规划中要重点突出休闲度假旅游,实现转型升级。围绕我市提出的规划建设"公园之城、岭南水城"和 "一湖两江三园四山五城"为重点的规划建设工程,精心设计精品线路,打造一流的具有震撼力的精品项目,如重点规划建设好万绿湖和恐龙公园项目,将这两个项目打造成我市旅游业的"航空母舰"。规划中既要考虑成年人的需求,也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需求。要以承办"世客会"为契机,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把城市建设升级改造与旅游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并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特别是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和酒吧街等特色街区。尽快启动建设一两个高尔夫球场。要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我市打造成为"公园之城"的设想,加快建设和完善客家文化公园、恐龙文化公园、东江文化公园、笔架山公园、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包括万绿湖和桂山)、越王山公园、梧桐山公园和七寨湖公园等一批公园,加快市旅游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牌等设施。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综合开发。如整合万绿湖旅游资源,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快万绿生态旅游生态度假区规划建设,统一包装宣传、转型升级,增加旅游企业竞争力。                            

(三)大力招商选资,打造旅游精品。

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发展,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特别是要将招商选资作为增加旅游投入的主力,并纳入全市选商引资重点范围,搞好旅游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筛选、建立项目库,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尽快立项。组织旅游招商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合作者投资我市旅游业,打造旅游新品牌,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上新台阶。特别是重点要抓好恐龙遗址公园项目和万绿湖资源整合项目的招商工作。

(四)突出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没有旅游,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旅游没有魅力。要以建设文化河源为机遇,从多方面特别是低碳、休闲、环保等方面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一是加快规划建设客家文化公园、恐龙文化公园、赵佗古城、林寨古村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二是在我市的旅游景区和酒店规划建设中要尽可能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形成客家文化特色;三是通过开发和挖掘客家美食、工艺品增加文化内涵;四是精心策划打造一出充分反映我市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的大型文艺表演,并在精品景区景点定期上演,让游客从中了解河源、认识河源、热爱河源。五是充分发挥宗教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营造宣传氛围,强化旅游营销。

市县区政府及旅游企业要逐年增加宣传促销经费,争取在中央电视台宣传推介河源旅游品牌,在市内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做好旅游广告和有关提示,提升河源的城市形象和旅游氛围。同时多渠道开展旅游促销活动,积极组织旅游企业主动参加国家、省和港澳及海外举办的旅游展销会、旅游交易会,加强与周边城市、省内外媒体和旅行社的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我市今年举办世客会的良好机遇,密切"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各相关市的旅游合作。要将市、县区的旅游景点进行连线,统一整合旅游产品和对外宣传促销,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拓展新的客源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继续办好每年一次的客家文化旅游节,使它成为具有河源地方特色的节庆品牌。要在巩固本省客源市场的基础上,争取省外和港澳台地区客源市场有新的突破。同时加快"河源旅游网"的建设完善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健全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体系和假日旅游预订体系,加快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产业的竞争与发展,其根本在于人才的竞争。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大批开拓进取、懂得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为此,必须实施以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重点的"人才与品牌战略"。一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旅游诚信、旅游行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游客为本,大力倡导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友爱的良好风尚。引导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文明服务、遵纪守法、规范执业;二是建立引进、培训旅游人才良好机制。将旅游高级人才需求纳入全市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着力引进一批职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旅游经营管理专才和高素质的导游。同时聘请一批国内著名高校旅游专业的教授、专家、著名旅游上市公司(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的主要策划人士和旅游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组成河源旅游发展智囊团,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为河源旅游发展出谋献策。充分发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对河源的优势作用,有计划地培养、培训旅游专业人才;三是加强员工在职培训和开展岗位技能比赛活动。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开展创优创佳等岗位技能活动,重点培养一批规划开发、行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二○一○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