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百千万工程”,政协在行动
今年3月,《广东省政协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工作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30多项重点工作举措,将年度履职工作与助推“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开展。全省政协系统一盘棋,省市县三级政协广泛动员参与,全力投入到“百千万工程”建设中。《羊城晚报》整理汇编了几个地市政协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尝试,与读者们一起分享。让我们从这些鲜活立体的报道中,感受政协齐心助推“百千万工程”的热情和努力。
清远市政协:让清远“美起来”“富起来”
夏日炎炎,位于清远清城区东城街附城大道华南声谷数字产业园旁的“清远政协公园”里,数百株樱花、小叶紫檀、楠木一片翠绿,长势喜人。这片绿地,是清远市政协开展“绿美清远·委员在行动”植树造林活动的成果缩影。
绿美清远生态建设是清远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2024年,清远市政协为此专门谋划了1个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2个对口协商议题和2个协商式民主监督视察课题,组织委员围绕“推进‘绿量’和‘绿质’同步提升,高质量建设绿美清远”主题开展专题调研。专题调研组除了深入英德、连州、连南、阳山等本市多地调研,还远赴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专题考察学习,为高质量建设绿美清远取经问道,建言献策。
光美还不够,在助力绿美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上,更要不遗余力。清远市政协关于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的多场会议都提到,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要摸清家底做好规划,结合与周边环境如何协调、如何融入展示地方文化等深入思考和推进,把规划变成招商引资的指引。
下一步,清远政协系统将继续发挥优势,助力清远大地“绿起来”、清远城乡“美起来”、清远人民“富起来”。
肇庆市政协:发展要走进群众走出当地
助推“百千万工程”,要走进群众,也要走出当地。
5月24日,肇庆市政协在鼎湖区永安镇举行“助力‘百千万工程’・委员送医送药下基层”义诊活动,将健康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活动中,肇庆市政协医卫界委员、智惠康养政协委员工作室成员及肇庆市有关医院脑血管、骨科、中医等多个领域的10多位医疗专家,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为现场群众提供疾病诊断等服务,得到群众的好评。
6月3日至5日,肇庆市政协组织港澳政协委员赴肇庆、茂名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水口村,聚焦端砚非遗工坊和乡村振兴项目,体验“百千万工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茂名以品牌和科技赋能土特产发展、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修复、促进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为肇庆推进乡村振兴及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港澳委员们表示,此次考察调研收获颇丰,亲身感受到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
今年以来,肇庆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活动,调动和发挥委员们的积极作用,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实践,为推进乡村振兴及特色产业发展献计出力,助力肇庆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河源市政协:架起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桥梁
推进“百千万工程”需要敢于创新,善于办实事。
2024年1月,河源市政协探索建立委员“百千万工程”实践基地。经过一年的打造,各县区按照“成熟一个创建一个”的要求,陆续推进基地创建工作。
据悉,各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委员在行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和作用,在助力发展、学习交流、服务群众、反映民意、凝聚共识等方面积极作为,团结带动社会各界合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切实发挥委员作用,自2024年首批实践基地成立以来,各实践基地成员积极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报送河源市委、市政府,助推有关问题解决,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
更多履职成效体现在实践基地日常工作中。去年,广东华域重工有限公司联合实践基地成员共同为埔前镇杨子坑村和河背村出实招办实事,着重在盘活土地、租赁厂房、解决招工就业以及为学校更新教育教学设备方面下功夫;河源隆梅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为当地创造了近百个就业机会,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年来,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委员就近就地服务群众,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政策宣传、化解矛盾、提振信心、增进共识的工作,成效显著。
据介绍,下一步,河源市政协将继续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委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以农带农、以工带农、以商带农,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梅州市政协:将实践基地打造成新平台
梅州市各级政协组织主动发力,市县政协联动创新建立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以实干担当彰显政协情怀。
为此,梅州市政协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各县(市、区)政协也精心谋划选点,将委员实践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有机融合,纳入年度工作一同部署推进。以2023年9月全市首批19个委员实践基地正式挂牌运行为起点,梅州市政协采取“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思路,至今已建设26个委员实践基地,遍及梅州8个县(市、区)广袤乡村。
委员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广大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了新的平台。2024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委员在基地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71次,撰写提案132件。
借助平台优势,委员们各展所长,各显神通,为梅州“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丰顺县,由委员企业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实施主体的丰顺县特色蔬菜产业园,总投资2.12亿元,拉动种植面积超1.2万亩,惠及农户超3000户,新增就业岗位超2000个,为农民增收超8000万元;在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委员企业五华县琴江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油茶林面积已达到一万多亩。该公司常年吸纳300多名农户务工,通过“合股联营”带动周边1500多户农民参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依托委员实践基地,委员们和基层贴得更紧了。在美丽圩镇建设、乡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当中都活跃着委员们的身影。2024年梅州一些县(区)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后,委员们捐资捐物合计超过300万元,积极支持基地所在镇村救灾复产工作,让群众真切感到人民政协离得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 上一篇: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暨八届七十三次主席会议召开
- 下一篇:余其豹到和平县走访慰问老党员